中焦湿热证_ZHong Jiao SHi Re ZHeng

名词百科作者:医百科日期:2020-07-22点击:130
概述

中焦湿热,中医病证名,又称湿热蕴脾症,是指湿热之邪侵入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以腹满便秘,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或高热持续不为汗衰,或烦躁,脘腹痞胀,呕恶不食,发热口渴,渴不多饮,尿黄便溏,呕恶脘痞,舌苔白腻,或白厚,或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证候。临床上多见于胃痛,痞满,腹痛,泄泻,黄疸等症。治疗大法宜化湿清热。


病因病机

湿热证的致病原因与外因、内因有直接关系,外因多为外感湿热病邪。湿热病邪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饮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如南方多见湿热证。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嗜酒以及过量输液,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均能伤脾败胃,造成湿浊中阻或郁而化热。湿热证形成的内在因素,包括中气的虚实,阳气的盛衰,体质的强弱和内湿的有无等。即所谓:“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临床表现

脘腹胀闷,纳呆,恶心欲呕,口中粘腻,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见面目发黄鲜明,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辨证施治

中焦湿热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未得要领,往往缠绵难愈,如能及时正确治疗,亦常迅速霍然告愈。治疗原则是化湿。因为中焦湿热各种症情出现的因素,皆由湿邪所致。常用方剂如蒿芩清胆汤或达原饮加减。因为蒿芩清胆汤中的陈皮、半夏、茯苓,达原饮中的草果、厚朴等均为化湿之品。亦常在此类方中加入藿香、苍术、佩兰等,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此外,痰湿同源,故一般湿热之证,大多兼痰。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中焦湿热蕴蒸成湿,可以上蒸于肺,出现咳嗽痰多,咳吐不爽,宜用三仁汤加减,杏仁、生薏苡仁清肺止咳,半夏化痰,滑石、通草利湿,白豆蔻、厚朴芳香化浊。也有痰核结于颈腋不消者,可加用紫金锭以消散。甚至出现湿痰蒙蔽清窍,耳聋不聪,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者处于半明半昧状态者,则用菖蒲郁金汤加减,以石菖蒲、广郁金、瓜蒌、浙贝母、制半夏等除痰开窍。

1.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证候: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治则: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主方:甘露消毒丹加减。方药:茵陈、滑石、黄芩、藿香、连翘、白蔻仁、木通、半夏、厚朴、菖蒲。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脘腹痞闷,口苦纳呆,身重,发热,汗出而热不解者,加黄连、栀子、芦根以燥湿清热。亦可吞服甘露消毒丹,日服两次。

2.暑秽夹湿

证候:霍乱吐下,脘痞烦渴,外显恶寒肢冷者。治则:清热化湿,辟秽泄浊。主方:燃照汤加减。方药:黄芩、栀子、滑石、省头草、半夏、厚朴、白蔻仁、通草、黄连、吴茱萸。本方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宜凉服。

呕吐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水,腹中绞痛,甚则转筋拘挛,加蚕砂、木瓜以舒筋活络,薏苡仁以利湿;如一时汤药难备,或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为干霍乱,是霍乱的危候,急服玉枢丹以辟浊解秽,利气宣壅,并针刺十宣、委中出血或采用刮痧的方法以急救。

霍乱吐泻之后,大量失水,津液耗伤,筋失所养出现转筋拘挛,属严重证候,必须顾及津液,可配合补液疗法。

脾胃湿热浸及大肠,而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之痢疾,或泻下急迫之泄泻,其治疗参见大肠湿热证治。

脾胃湿热熏蒸肝胆,而见面目肌肤发黄,尿黄之证,治疗参见肝胆湿热证治。

3.臌胀之湿热蕴结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胀痛,口苦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主方:中满分消丸加减。方药:黄芩、黄连、知母、厚朴、枳壳、半夏、陈皮、茯苓、猪苓、泽泻、滑石、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服用,每日1剂。

若腹大坚满,面目身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利湿热;若腹水量大者,尚可暂用甘遂末,每次吞服(分装于胶囊内),每日1~2次;或用二丑粉,每次吞服,每天1~2次;或用九头狮子草根(京大戟)洗净晒干微炒研末,分装胶囊,于早饭后2小时温开水送服,服后稍有腹痛、恶心,半小时后腹泻数次,隔3~7天再服一次(服法同前),至腹水基本消退,再予调理。


预防保健

1.日常保健

中焦湿热为湿热证的一种,日常保健同湿热证。中焦湿热侵袭人体,最易伤害脾胃,因“脾恶湿”,因此治疗上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因此痰湿体质者宜芳香健脾化湿,忌阴柔滋补之品,宜清热利湿,忌滋补厚味。在居住环境上应选择干燥位高之地,远离阴冷潮湿的环境,忌涉水冒雨,防止由外湿转化为内湿。食宜清淡而忌肥甘,远离肥甘厚味之品,忌暴饮暴食,酗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扁豆、薏苡仁等。

2.食疗

(1)薏苡仁汤  材料:桂圆、莲子、红枣、薏苡仁。做法:火炖2个小时。功效:养心、健脾、补肾、益气、祛湿。

(2)苋菜  苋菜400克,取嫩尖洗净,锅内下麻油,烧热,入苋菜,旺火炒片刻,再加文火高汤煨熟,起锅即可使用。

(3)紫苋菜  紫苋菜150克,粳米60克,将苋菜洗净,切碎,加入洗净的粳米,再加入适量水和盐,武火烧沸,改为文火煮粥。

(4)绿豆冬瓜汤  配料:绿豆100克,冬瓜(连皮500克)。操作:将绿豆用凉水浸泡2小时,冬瓜(连皮)切块,放入2片生姜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继续煲至熟烂为度。食用时除去姜,加入盐调味。


下一条       上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