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词百科 > 骨缺损_Gu Que Sun

骨缺损_Gu Que Sun

名词百科作者:医百科日期:2020-07-22点击:67
概述

骨缺损是指骨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是临床的常见病症。感染、肿瘤、创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骨缺损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缺损部位的骨骼不完整使其外形和功能出现缺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

感染、肿瘤、创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颅骨缺损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如严重的头痛、眩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抑郁、尿失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有些患者症状随体位变化而加重。这一系列神经症状被命名为颅骨缺损综合征。


检查

1.X线平片

通过正侧位及其他不同方位X线平片检查,即可显示颅骨缺损的部位、范围。

2.CT扫描

同X线片相结合,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颅骨缺损的部位与范围,而且可以了解周边颅骨及脑内、脑膨出组织情况,有利于手术进行。


诊断

骨缺损多有典型的缺损局部临床表现,正侧位及其他不同方位平片即可显示颅骨缺损的部位、范围等,结合X线平片、CT扫描,即可明确诊断。CT扫描同X线片相结合,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颅骨缺损的部位与范围,而且可以了解周边颅骨及脑内、脑膨出组织情况,有利于手术。


治疗

对于小范围的骨缺损,人体组织自身的修复潜能通过局部骨诱导生成新骨进行填补;而对于大范围的骨缺损,就需要对骨缺损进行修复,临床上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骨移植、人工骨、骨组织工程等。

1.骨移植

(1)自体骨移植  自体骨是传统的也是目前最有效的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成骨能力强,骨诱导活性高等优点,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骨缺损的材料。自体骨的供体部位主要是髂骨和腓骨。

(2)同种异体骨移植  相较于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具有使用方便,来源相对丰富,骨细胞经处理后已被灭活,免疫原性低,临床上多采用冻干、辐照或化学处理降低免疫原性,少见明显的排斥反应,但异体骨存在可能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及引起免疫反应干扰骨愈合等缺点;另外同种异体骨仅有骨传导作用而无骨诱导作用,移植术后骨折愈合可能相对较慢。

(3)异种骨移植  异种骨取之于动物,来源丰富,用作植骨材料有巨大开发潜力。但未经处理的异种骨植入体内可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这是异种骨长期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

2.人工骨

(1)骨水泥  如磷酸钙骨水泥、丙烯酸酯类骨水泥等。磷酸钙骨水泥(CPC)是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它是指一类以各种磷酸钙盐为主要成分,CPC具有以下优点:①来源广泛,不增加新的供区的创伤;②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③固液相混合后成糊状,可注射亦可临时塑性;④常温下短时间能自固化,且不产生热量;⑤可降解,具有骨传导性;⑥磷酸钙类植骨材料与骨组织的矿物相组成和性质最为接近;⑦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无免疫原性和致癌作用。但是需指出的是:CPC机械强度还比较低,尚不能用于负重骨的修复。丙烯酸酯类骨水泥能够及时塑形,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但其缺点明显:如生物相容性差;缺乏骨传导性;聚合过程中产生热量,引起骨坏死;在骨-水泥界面形成纤维组织,既不能吸收,也不利于骨长入。

(2)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是生物相容性很好的骨修复材料,其修复作用主要体现在骨传导性方面,可以为新骨的形成提供支架。其主要成分为钙、磷离子,与骨的无机成分相似。

3.骨组织工程

骨组织工程学是采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制具有修复骨缺损能力的骨替代物的一门科学。组织工程是将活细胞种植于生物支架材料(载体),经体外培养(赋予材料以生命)后植入体内,以替代或修复组织、器官的缺损及功能。


下一条       上一条